top of page

劉以鬯 / 1918

 

導演 黃勁輝


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哲學博士,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,「文學與電影」叢書(香港大學出版社等)主編及策劃,出版四本;著有短篇小說集《變形的俄羅斯娃娃》、《香港:重複的城市》等,最新著作長篇小說《張保仔:海上抗命》,編著《電影小說》,思考影像如何啓發文學。

多年來從事文學與電影的創作、研究,黃勁輝擅於將文學元素放入電影,進行不同實驗。曾運用文學多線敘事及心理手法編寫《奪命金》劇本,榮獲台北金馬獎「最佳原著劇本」、華語電影傳媒大獎「最佳編劇」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「最佳編劇」,電影榮獲亞太影展「最佳影片」等。早年編劇的作品,包括高票房電影《鍾無艷》,柏林影展觀摩電影《辣手回春》等。

「 潮濕的記憶。

現實像膠水般粘在記憶中。母親手裡的芭蕉扇,扇亮了銀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。落雪日,人手竹刀尺圍在爐邊舞蹈。 」

1918年生於上海的劉以鬯,是近代華人文壇歷程的見證人。

 

劉以鬯跟張愛玲年齡相差僅兩年,完成《酒徒》已四十多歲,可算大器晚成。他的文學和人生轉捩點,想不到來自新加坡一段愛情經歷,拍攝團隊循線追尋到劉以鬯伉儷邂逅的地方,實景回味這段花樣年華的時光。

 

本片引領觀眾進入劉以鬯的創作生活,親近他既庶民又名士的城市感。在現實場景與小說世界之中,穿梭30-40年代摩登上海,50年代南洋風味,新加坡與香港新舊城市的魅力,游走虛構與真實之間,迴轉過去與現在的文學時空……

 

 

 

 

 

bottom of page